作文网

导航
作文网

[观察与感悟]婵娟_1200字

作文网原创 2018-08-10 15:32:12


  
  宋神宗熙宁九年,八月十五,中秋佳节。
  夜,银月当空,四周的云雾忽涌忽散,衬得月儿似是娇俏羞涩的女孩儿。天际圣洁的银辉渐渐悄悄铺满了一地。在密州城,虽已是深夜,可依旧家家户户灯火通明,异乡远归的学子,远离故乡的官员,此时与家人团聚,皆是说不出的感动。
  而此时,密州城中的一处僻静的宅院,却没有外头那般热闹非凡,这里清冷异常,连人与人之间。这所宅院的主人,名为苏轼。
  苏轼轻倚在石桌之上,已有些醉了,骨节分明的手拿捏着盛满琼液的玉杯,轻摇慢晃,将酒一口送入口中,豪气干云。
  当日一别,与家人至今竟已是七年未曾谋面。想起自家胞弟苏辙,苏轼微微叹了一口气。也不知,这小子如何了,有没有给家里人搞出什么麻烦苏轼皱皱眉,又是一杯酒下肚。他醉眼朦胧地望着天际的那一轮圆月,心思不觉飘远。
  一想到朝堂之上那些迂腐封建之人的言辞,他不觉得头疼,自己分明提出的是对国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建议,那些小人却诟病为我的愚蠢。苏轼剑眉紧紧蹙起,闷闷地又喝了一杯酒。
  对亲人的思念,对当今时事的不满,对团聚的渴望,复杂的揉捏在一起,填满了苏轼心中每一寸地方。
  “拿笔墨来!”苏轼对身边下人吩咐了一声。过了一会儿,笔墨纸砚便整整齐齐地摆在石桌上,摆在苏轼面前。
  他一捋衣袖,拿起一支毛笔,在刚磨好的浓墨中翻来覆去浸了浸,将笔尖在墨砚边上稍稍润了下。
  “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。”苏轼唰唰地写着,灵感似泉般涌,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不禁更甚。此时的他,不见醉态,反而精神颇佳。
  苏轼口中,喃喃有词: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”望着那一轮白玉盘,苏轼不禁感叹起来,自己在人间同弟弟有七年没有相见,不知天上的仙人,是否也会有分别数年不得相见之苦?
  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”他想要乘着清风,翩翩然去月亮之上,却唯恐那苍穹之上冷彻心扉。相传在那引人无限神往的月亮之上,有一座华丽而又寂寞的广寒宫,宫中有一位绝色天仙,嫦娥。她每日,或是轻歌曼舞,或是看白兔捣药,或是看吴刚不厌其烦每时每刻干着重复的工作。渐渐她的心变得沧桑,变得寂寞,变得孤独。在月宫里,她看着人间的种种一切,看着那些普通人平凡的幸福,不觉羡慕。她想要回到人间,开始后悔成仙,因为,广寒宫真的太冷,太冷。
  苏轼虽知这只是一个传说,可他还是十分同情故事里居于广寒宫的仙子嫦娥。真真是高处不胜寒。
  “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”这时,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,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,明月淡淡的银光撒在苏轼面前的石桌上,也照着毫无睡意的他。他不禁怨怪起这不解风情的月亮,偏偏在自己同家人分离时才圆。可是,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,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,这种事情,自古以来便是不可更改的。
  “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他心满意足地写下最后一个字,将笔一扔。他抬头遥望明月,哈哈大笑……
  ……
  遥望历史之诗的上半阕,李白的狂傲、苏轼的恣意、白居易的洒脱、杜甫的忧愁……他们别具一格的性格脾气,皆是在多年的感悟历练中,渐渐形成的。苏轼因为对明月的感悟,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《水调歌头》,那我们为什么不行呢?

首页 导航